寨卜昌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部旧址的故事 |
发表时间:2021-05-18 浏览:5182 |
寨卜昌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部旧址2010年被省政府确定为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2019年被省委党史研究室确定为河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村内明清古建筑群在2013年5月被确定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首先介绍下一下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诞生的背景。 焦作革命传统深厚,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开展工作的革命老区之一,1922年,焦作就有党的活动。1932年9月,沁济边党组织发动了焦作地区首次大规模武装暴动“沁济暴动”,成立了晋豫边红军游击队。1938年2月,焦作建立了道清游击队、太行南区游击队司令部四、五、六支队、晋东南独立游击队支队二大队等抗日武装,建立了河南最早的县级抗日武装——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和武陟县抗日临时政府。1942年之后,焦作地区成为太岳太行抗日根据地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组成部分,所属革命武装也成为太行军区的重要力量。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依仗军事优势对解放军实行全面进攻,我军奋起抵抗,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粉碎敌军企图,国民党军队被迫将全面进攻转为对山东和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根据战争形势发展,中央军委作出了“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的指示。按照这一指示,1947年8月,刘邓大军打破国民党围追堵截,千里跃进大别山,把战争从解放区引向了国民党统治区,拉开了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序幕。 为了策应刘邓大军,中央军委决定攻打豫西,形成东西呼应之势。按照这一命令,1947年8月,太行军区以焦作地区地方武装为基础,整合了11支地方武装力量,组建了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九纵成立后,与四纵、三十八军组成“陈谢集团”共8万余人出师豫西,执行外线作战任务。 1947年8月15日,九纵成立。秦基伟任九纵司令员、黄镇任政治委员、黄新友任副司令员、何正文任参谋长、谷景生任政治部主任、李静宜任副参谋长。下辖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三个旅,共2.1万人。 秦基伟,湖北省红安县人,一生战功赫赫,曾任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被授予上将军衔。黄镇,安徽省枞(zong)阳县人,毛泽东曾称赞他是“能文能武”的政委,1948年底主持并亲自设计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黄新友,广西百色人,抗日战争时期任"解放焦作指挥部"总指挥,实现了焦作光复。 这幅油画再现的正是九纵成立暨南征誓师大会的场景。秦基伟在回忆录中写道:本来干旱少雨的8月,突然下起了铺天盖地的大雨。九纵全体士兵和许多地方干部群众齐集寨卜昌村村头广场,全都伫立在水天相连的滂沱大雨中,没有一个人走动,没有一个人遮雨。会场庄严肃穆,秩序井然。政治部主任谷景生主持大会,并宣告九纵队成立。太行第四专区公署专员杜毓沄代表太行行署600万人民向新成立的九纵献旗,上绣“太行子弟结长缨,跨河南征缚苍龙”。纵队司令员秦基伟代表全体指战员受旗,并向部队讲话。他号召大家,“为巩固阵地,保卫太行解放区,保卫太行人民翻身的胜利果实,为解放中原及全国人民而继续战斗……打出去,争取更大的胜利。” 因为之前太行军区已经组建了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和第六纵队,人们便亲切的称九纵为太行人民的第三个儿子。 下面几幅图画的是九纵队参与过的部分重大战役。九纵成立后,南渡黄河,对蒋介石造成沉重一击,不仅策应了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的战略展开,也直接缓解了陕北战场的军事压力,对打破国民党战略布局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国民党当局也不得不承认:“全盘战略形势,乃从此陷于被动”。 九纵队巩固豫北,开辟豫西,解放郑州,会战淮海,突破长江,挺进两广,进军大西南,进行川滇黔康边境剿匪作战,足迹踏遍河南、安徽、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西康、四川等11个省区的广大地区,行程万余公里,参加战斗329次,解放城市70座,歼敌20余万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下面是空降兵十五军军史。 九纵先后被整编为第二野战军四兵团十五军、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三兵团十五军。1961年,十五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第15军。 让我们看看十五军的辉煌战绩。1951年3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十五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秦基伟任军长。1952年10月14日开始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是坚守上甘岭的主力部队,面对美军狂轰滥炸和猛烈攻势,十五军坚守上甘岭40余天,顶住了“世界战争史上最猛烈的一次火力攻击”,把美军牢牢钉在上甘岭前,打得骄横的侵略者只好再在谈判桌前低下头来,从而加速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进程。 上甘岭战役彰显了十五军听党指挥、英勇顽强、艰苦奋斗、团结友爱、严守纪律的精神,上甘岭精神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1953年6月,毛泽东主席在接见秦基伟时说:“历史上没有攻不破的防线,上甘岭防线没有被攻破,这还是奇迹。” “举旗太行山,扬名上甘岭。”以上就是九纵的光辉历史。 这幅油画再现的正是九纵成立暨南征誓师大会的场景。秦基伟在回忆录中写道:本来干旱少雨的8月,突然下起了铺天盖地的大雨。九纵全体士兵和许多地方干部群众齐集寨卜昌村村头广场,全都伫立在水天相连的滂沱大雨中,没有一个人走动,没有一个人遮雨。会场庄严肃穆,秩序井然。政治部主任谷景生主持大会,并宣告九纵队成立。太行第四专区公署专员杜毓沄代表太行行署600万人民向新成立的九纵献旗,上绣“太行子弟结长缨,跨河南征缚苍龙”。纵队司令员秦基伟代表全体指战员受旗,并向部队讲话。他号召大家,“为巩固阵地,保卫太行解放区,保卫太行人民翻身的胜利果实,为解放中原及全国人民而继续战斗……打出去,争取更大的胜利。” 寨卜昌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部旧址2010年被省政府确定为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2019年被省委党史研究室确定为河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村内明清古建筑群在2013年5月被确定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传统古村落,千年寨卜昌。寨卜昌不仅是九纵的出发地,有优良的革命传统,同时也是千年古村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村民唱京剧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我们现在看到的明清古建筑群就是一个缩影。康熙年间,王家创立的“泰顺”字号生意兴隆,商号遍布全国。凭借雄厚的财力,泰顺家族在寨卜昌修建了60多个院落。这些房屋院落规划严整,用料考究,做工精良,装饰华丽,具有重要的建筑研究价值,是怀商鼎盛时期的标志,也是怀商文化的代表。 九纵先后被整编为第二野战军四兵团十五军、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三兵团十五军。1961年,十五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第15军。 1951年3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十五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秦基伟任军长。1952年10月14日开始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是坚守上甘岭的主力部队,面对美军狂轰滥炸和猛烈攻势,十五军坚守上甘岭40余天,顶住了“世界战争史上最猛烈的一次火力攻击”,把美军牢牢钉在上甘岭前,打得骄横的侵略者只好再在谈判桌前低下头来,从而加速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进程。 |
【 复制地址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下条新闻:寨卜昌海报 上条新闻:没有上一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