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城遗址 |
发表时间:2021-06-01 浏览:2009 |
位于焦作市新城街道墙南村的北侧。据《后汉书·群国志》载:“周文王子蔡叔监殷,食邑于河内,山阳有蔡城,或曰蔡叔邑”。《史记》载:“秦时,长信侯于山阳之地居之”。《三国志》也记有“东汉末年,曹丕称帝,贬汉献帝刘协于山阳城”,“以河南之山阳邑万户奉汉献帝为山阳公”。城墙大部分高出地面,清晰可见。古城呈不规则的长方形,缺东南角。北城墙长1850米,破坏严重,有断有续;东城墙长1350米;西城墙长1000米,除自然风化外,保存基本完好;南城最中间大部分已无痕迹。城墙周长为5000米,有9门(北5门、西2门、东门、南1门)的痕迹。城墙宽14~35米,残墙高4~6米,为夯筑而成。城墙断面夯七层明显,每层厚10~15厘米,厚薄均匀。城东北有汉献帝的慕家。在城的西北角发现有汉化的完整瓦片与碎瓦片等遗物,在城南控掘出用青石板平铺的地丽,任城墙上多次拣到过铜镞,在城的附近还发现了被箭射穿成孔的人头骨,在城外手群区曾经出士过刻有“山阳”铭文的陶器。城内原有法明寺、藏梅寺(协散干佛段),城北的增北村有百岩寺(下院)等名城内原有现寺院的古建议进存,但还存有“千佛石刻造像碑”、“重修神农庙碑”等文物。 从有关文献资料及城墙遗址的夯土层看,山阳城为汉化所筑,城墙坚固,利于防御的结晶,也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及城市规模、市区规划等方面的实物例证。 (参考文献:山阳区年鉴) (山阳区委宣传部提供) |
【 复制地址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下条新闻:山阳区南水北调工程 上条新闻:秦庄惨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