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村—河南省第一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 |
发表时间:2021-06-01 浏览:3728 |
作者:王保成 单位:修武县政协文史委 18790222126 在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大东村村委会后面,有一座玉皇庙,这是一座很有些年代的古庙。正殿墙上挂着一个牌匾:河南省第一抗日民主政府。指着这块牌匾,村里人自豪地说:抗日战争初期,共产党在这里建立过河南省第一个县级抗日政权一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这也是当时惟一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国共合作性质的县级民主政权。 1938年2月18日,日军占领修武县城,国民党修武县长梁子厚携官印向南逃窜。各路抗日力量撤退到修武太行山区。由于没有统一组织领导,各路人马各自为战,没有主心骨。尽快成立抗日政权,成为当地党组织的中心任务和各界人士的急切愿望。中共豫北特委委员程明升等仁人志士,联合修武县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韩秩吾,国民党修武县党部干事武侠生,修武县知名人士张向毅、徐挽澜、薛子亮、牛香斋、武士奎等共商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大计。3月下旬,以韩秩吾、武侠生、张向毅为召集人,上山抗日的各界代表在艾曲村的大庙里召开筹备会议,通过了成立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推选程明升为县长的决议,确立联合共同抗日的目标。随后,在大东村玉皇庙召集了有三十余人参加的各界代表大会,宣布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正式成立,并选举程明升为第一任民主政府县长。抗日民主政府下设民政科、经济科、司法科、军事科等办事机构,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另外还有警卫队、动委会、民运大队等组织。当时,我党在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中有一个支部,书记为李泽中,先属中共修武县委,后属中共修博武中心县委领导。政府领导成员中有一个以程明升等人组成的与中共修博武中心县委平级的党小组,直属中共太南特委领导。 为了取得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合法地位,县政府商请驻古洞窑的国民党九十五师师长罗奇,借军用电台分别向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国民党河南省党部及河南省政府,电告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的组织成立情况,请求国民党河南省政府对合法选举产生的县长程明升予以委任,并授予正式县长官印。之后,县政府派出一个由张向毅、武侠生、张耀东三人组成的代表小组,前往郑州、开封向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国民党河南省党部、河南省政府汇报。张向毅等人东下开封,积极进行汇报走访。他们的汇报,得到了豫北第三、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国民党豫北第三、四区党务专员郭仲隗的嘉许。同时,张向毅等又了解到原修武县长梁子厚逃至开封后,已将县长官印封存于河南省政府,本人则返江西原籍。就立即请示委印,很快得到国民党河南省党部主任洪陆东、河南省政府民政厅厅长方策及有关官员的接见,受到他们的热情慰问和支持。此后二日,方策再次接见,并亲捧修武县政府铜印及河南省政府程潜对程明升的委任状授予张向毅等,要求张向毅等三人配合豫北第三、四区党政专员返还豫北,坚持抗战,做好敌后地方武装抗日工作。 获得国民党河南省政府承认后,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团结抗日的旗帜下,与各方面共同合作,动员进步爱国力量,破击铁路,打击日寇,受到当地各界人土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热诚拥护。县长程明升逮捕并处决了部分土豪劣绅,郭仲隗非常抵触,决心挑起事端,拆散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赶走共产党员程明升。为挫败敌人的阴谋,韩秩吾、武侠生等组织一些主张抗日的国民党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联名写信,向国民党河南省政府控告顽固官僚和反动地主破坏抗日的罪行,盛赞程明升等共产党人领导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时时刻刻为人民、一心一意为抗日作出的贡献。8月初,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前来豫北视察工作时,听取了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政府程明升、中共修博武中心县委代表任雷远、道清支队代表刘聚奎的汇报。刘伯承指出,修博武中心县委不应以县委名义公开发表宣言,要求中心县委和县抗日民主政府面对本地区国民党军事力量的加强和威胁,要做好两手准备,有条件的就坚持下去,不能坚持时,可以暂时放弃政权,但对抗日武装、积极群众团体的领导权不能丢。 与此同时,郭仲隗与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的矛盾进一步加深。1938年秋,郭仲隗通知张润三、韩秩吾等到济源汇报工作。郭仲隗对二人公开表示要撤程明升的职,决定派专署副官处陈品清接任。陈品清做官心切,很快带人来到了大东村,准备“接收”县政府。大东村、小东村、洞湾、大南坡、孟泉村群众一千多人联合进行游行示威,赶走了陈品清。郭仲隗恼羞成怒,立即撤销了武侠生的国民党修武县总干事职务,后又通过国民党河南省政府发出了对程明升的通缉令,并开始积极筹划用武力接管修武县民主政府。 郭仲隗秘密与铁道警备队徐翔九、国民党地方武装刘明道、冯乃让等部联系,东西夹击,策动劣绅张铁珊、恶霸段安刚在路南袭击驻扎在刘范桥的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二区区公所。二区区公所被袭,是国民党第四区专署向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发动武装进攻的信号。此时县政府已由大东村迁到了里外窑,县政府紧急召开会议,决定县政府由韩秩吾办理移交,抗日武装转移。根据太南特委指示,县大队、道清游击队、各区干队合编为八路军晋东南独立支队第二大队(简称“二大队”,其编制相当于团级),程明升任政委,汪家道任大队长,刘聚奎任政治部主任,人员有千余人。二大队当晚宿营于麦秸河(西距许河约一公里)。郭仲隗让李万如调集刘明道、高春玉等部火速赶至许河布置了伏击的兵力。二大队遭伏后,回师向东,夜宿交口村。第二天,留白健、胡均策两人在交口村一带收容负伤和掉队人员,主力队伍经西村、六股涧到黑岩北上山西省陵川,向上级报告情况。此次战斗二大队损失500人、牺牲19人,史称“许河事件”。 许河事件后,党组织派工农代表团去国民党九十七军军部请愿,修武一些爱国人士也向国民党河南省党部、河南省政府表示抗议。在八路军总部和各阶层人民强烈抗议下,国民党有关方面撤销了郭仲隗的四区专署专员和陈品清的修武县长职务,并将有严重反共倾向的朱怀冰部调离修武。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亲自召见程明升等人,认真听取了事件发生的经过,并对突围出来的人员作了妥善安排。1939年5月20日,《新华日报》特派员就国共摩擦问题访问八路军总部,彭德怀副总司令发表谈话,列举了“许河事件”等国民党制造摩擦的罪行,希望国民党当局精诚团结,共赴国难。“许河事件”后,共产党领导的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被迫解散,国民党重新建立了顽固派控制的县政府,更重要的是,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受到重创,被迫离开修武。 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从1938年3月成立到12月4日被国民党顾固派打散,虽然只存在了短短的不足9个月时间,但它为修武县的抗日斗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以太行山为依托,在道清铁路南北两侧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不仅是河南省在抗日战争时期惟一的一个由中共领导的具有国共合作性质的县级民主政权,更是修武县党组织建立政权的首次尝试,为今后的政权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参考文献:《中共修武县历史》 |
【 复制地址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下条新闻:许河事件纪念地 上条新闻:黑岩村—中共修博武中心县委的诞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