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县番田镇人民政府 王献生、毛蒙蒙、张盛高
峻山村原名双流村,解放战争时期,革命英雄张峻山同志在此壮烈牺牲。1956年春,双流村干部群众自筹资金建成张峻山烈士纪念塔,永久纪念张峻山同志,双流村因此改名峻山村。 1918年张峻山同志出生于河北省邯郸县,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1944年随同八路军到河南省温孟县开展革命斗争。 1945年5月初,温孟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张峻山任温孟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区区长,辖区东至西林肇、南至宋村、西至崇义、北至沁阳城,驻后双流村,既今后峻山村。当时,日军十二军一一〇师团盘踞温县、孟县、沁阳县三县县城,伪“兴亚军”李端章部一个旅兵力控制了各要点,各地杂牌队及土匪恶霸武装横行乡里,各种反动武装势力犬牙交错。面对恶劣复杂的局面,区长张峻山带领仅有的几名同志,在辖区内宣传政策、发动群众、坚持斗争,在全区培养了一批抗日骨干,建立了情报网,为消灭温县的日伪军做了大量工作。 同年9月,中共温县县委、温县民主政府成立,张峻山同志改任以双流村为中心的温县第四区区长。张峻山带领区里的干部、民兵和周围群众周太和、刘翠、李东坡、李鸿全、李合云、崔克良、李金胜等贫下中农配合县大队分别取得了余村和双流村战斗的胜利,并带领他们参加了解放温县城的战斗。 1946年8月,温县首次解放后,在中共温县县委领导下,张峻山带领四区人民开展反奸反霸、减租减息运动,狠狠打击了汉奸、恶霸地主的嚣张气焰,广大贫苦农民的生活有了显著改善。 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大举进攻。10月15日,国民党军队占领温县城。为了保存革命实力,张峻山带领全区党员干部、农会干部和部分民兵、教员紧急转移到太行山。(当年没来得及上山的二区区委书记苏戈、区长张祥云和四区农会主席郭海臣,番田村农会干部、会员李万元、李庆山等全县300余同志惨遭国民党还乡团杀害。2020年,李友保同志收集整理四区各村烈士名单和英雄事迹,编撰成册,命名为《番田英烈传》。) 张峻山得知部分没上山的同志惨遭国民党还乡团杀害的消息后,悲痛万分,多次组织山上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武工队、游击队常常一夜往返百余里,穿过敌人层层封锁线,奔袭突击,有力打击了还乡团武装的嚣张气焰。 1947年2月,按照县委指示,张峻山带领部队下了北山。3月11日,四区区委书记王武烈、区长张峻山率领四区武工队员李东坡、李鸿全、李合云、崔克良、李金胜、周太和、褚百善、王土等三十余人一举攻下双流村。国民党丰稔乡乡长李育和溃退孟县后,又纠合招贤乡、卜贤乡及孟县第三区等地反动地方武装300余人向双流村反扑。四区武工队员奋力抗敌,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区委书记王武烈命令武工队员且战且退,向村北转移。敌人凭借兵力优势,步步进逼。张峻山区长挺身而出,同几个战士以井台和墓堆为依托,阻击敌人,掩护部队撤退。这时,他发现区委书记王武烈和几个战士还未撤下来,焦急万分,便不顾一切地猛地直起身子,向他们呼喊、联络,就在这时,敌人的子弹射中了张峻山区长腹部,他踉跄几步,栽倒在地,战士们立即把他流出的肠子塞进腹腔,崔克良、褚百善、周太和等人架着他撤至东小吴村,草草包扎后,找了块门板抬着他转移到沁阳贾村,当天夜里张峻山区长因伤势过重,流血过多,不幸壮烈牺牲,时年三十岁。后在群众家找到一副棺材,葬在了贾村。 1947年3月30日太行第四专署发布通令,表彰张峻山烈士的英雄事迹,并根据双流村人民要求,将双流村改名为峻山村,将双流学校改名为峻山学校。 1956年春,峻山村群众自筹资金,建成张峻山烈士纪念塔,并将张峻山烈士的遗骨从沁阳木楼贾村起出葬于塔后,以作永久纪念。2017年3月,县委、县政府投资重新修整了烈士纪念塔和碑记。
参考文献: 1. 当年任番田村农会主席的父亲李东坡生前口述; 2. 李敬国、李友保、李兆玉、崔克良妻李月梅口述; 3.《温县风雷》一书中有关内容; 4.《中共温县党史》一书中有关内容; 5. 中共焦作党史研究网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