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2022a.jpg
images/2022b.jpg
images/2022c.jpg
images/2022d.jpg
网站首页 行政区划 工作动态 地名公示 地名地址服务中心 服务指南 政策法规 地名文化
赵庄—“太行八英”生活和战斗的地方
发表时间:2021-08-09 浏览:2197

中站区总工会  许保金


中站区北山的一条河谷里,坐落着一个山村叫赵庄。传说,赵庄开始叫兆庄,取好“兆”头之意。明朝时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姓赵的人家在该村落户,遂改名赵庄,后来人口发展多了,村子便分为上赵庄、下赵庄。赵庄是龙翔街道辖下的一个行政村,管辖麦秸河、石碑岩、双泊池、土堎根、上赵庄、下赵庄、高窑河、窄门、葛沟池等几个自然村。然而,就是这个普通的小山村,如今却成了人们休闲旅游、接受红色教育的打卡地,因为这里是“太行八英”生活和战斗的地方

1938年2月,日本侵略者侵占焦作地区,焦作进入了艰苦卓绝的抗战时期。共产党八路军开辟了太行南麓革命根据地,成为焦作一带重要的抗日力量。1943年冬,党组织派干部张高峰来到赵庄村,组织地方武装力量,配合晋豫边区八路军与日寇进行斗争。而在这地方武装中有支由八名女共产党员组成的民兵群体,她们在杀敌、爆破、支前中表现英勇无畏,功勋卓著,在当地传为佳话,群众赞誉她们是太行山上的“八盘雄鹰”。1947年12月,中共焦作市委召开杀敌斗争英模会,时任市委书记史宏泉向“八盘雄鹰”为主的东联防大队(由六个村组成的民兵队伍)颁发了“杀敌英雄”锦旗,授予“太行八盘雄鹰”光荣称号。因她们的名字中大都有“英”字,故又被誉为“太行八英”(以下简称“八英”)。她们是:连启英、赵兰英、靳禄英、靳子荣、林发英、郜明英、郜小妞、赵桂英。

“八英”,一根藤上的八个苦瓜,她们都有着同样悲惨的命运。连启英八岁时送给一个聋哑人当童养媳,生父和三个弟弟饿死,一个弟弟和两个妹妹被拐卖异乡;母亲被迫改嫁,婆婆早逝,公爹饿死,只剩下她和聋哑丈夫相依为命。赵兰英全家十一口人饿死了九口,为了养活唯一的弟弟,她只好给人家做了填房。靳禄英的父母和妹妹都被活活饿死,她孤独一人讨饭为生。靳字荣九岁时当了童养媳,未婚男人在小煤窑被砸死后,她被恶霸抢走,受尽了凌辱。郜明英全家二十二口人饿死了一半,丈夫被鬼子刺刀活活戳死,两个弟弟被日寇活活烧死。赵桂英、郜小妞、林发英也都是在苦水中泡大的,共同的命运赋予了她们共同的爱和恨。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连启英在我党的教育下,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决心跟着共产党干革命。在连启英的带动下,赵兰英、林发英等人也先后参加了革命。他们成立了农会和妇救会,连启英同时担任两个会的会长,“八英”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连启英被任命为东联防村(今赵庄村)党支部书记。

“八英”在战争中逐渐成熟,她们认真执行我党的游击战术,因地制宜地开展游击战、地雷战、夜袭战。白天上山隐蔽,晚上下山袭击,炸碉堡、割电线,神出鬼没地消灭敌人。

1947年5月,焦作二区成立女民兵队,连启英任队长。6月,她们偷袭敌人还乡团部,活捉了7名还乡团员。

1947年秋,国民党纠集地主反动武装进山博爱县地名办

围剿。连启英组织民兵反击,敌方伤亡惨重,慌忙逃窜,有效地保护了全村的安全。

1948年3月的一天,60多名敌军进山抢粮。连启英带领她们奋力阻击敌人,掩护群众撤退,使群众避免了一次劫难。

电影《地雷战》许多人都看到过,其实地雷战就发生在赵庄村一带。这部电影原计划就是在这里拍摄的,由于当时的交通不太方便,就改在别处拍摄了。而“八英”都是运用地雷战打击敌人的杰出代表。赵庄村群众在“八英”的带领下,制造雷管、炸药、石雷,她们在战斗中想了很多办法,由最初的埋土雷发展到活雷、踏雷、死雷、假雷等,广泛开展游击战和地雷战有效地打击敌人。

“八英”不仅战场上是英雄,生产上也是能手。她们身先士卒,积极带头搞生产自救,一手拿枪,一手拿镰。人们称赞她们:“前腰别着镰,后腰别着手榴弹,打仗是英雄,生产支前是模范。”她们纺花织布、做军鞋、磨军粮,支援前线。她们站岗放哨,抓捕特务,送夫参军,为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些老英雄们牢记并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积极工作,继续为家乡建设奉献着光和热。                

连启英曾担任人民公社党委委员、妇女主席等职,多次受到省、市的嘉奖,1984年逝世。赵兰英长期任农村基层干部,默默无闻地工作着,1996年逝世。靳禄英曾担任公社党委副书记,县人民法院副院长等职,1997年逝世。靳子荣长期担任农村妇女干部,为山区建设尽心尽力,1992年逝世。林发英扎根农村,多次被评为市区农业战线的先进工作者,1984年逝世。郜明英历任街道党支部书记等职,被评为焦作市、河南省拥军优属先进个人和感动焦作“十佳”母亲,2008年逝世。赵桂英是目前“八英”唯一健在者,她写了不少革命回忆文章,常被邀请到社会及学校讲“八英”的英勇故事。郜小妞逝世于1948年。

如今,赵庄村建有一个“太行八英馆”,已成为红色教育基地,许多人慕名前来参观、凭吊,“八英”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鼓舞着后人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建功立业。


复制地址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下条新闻:十二会村—焦作的“西柏坡”

上条新闻:永远的丰碑—青天河水库大坝
友情链接:焦作市人民政府  焦作日报  163邮箱  焦作市民政局  河南省区划地名网  民政部区划地名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