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有个红旗渠 修武有个叠彩洞 |
发表时间:2022-12-05 浏览:20229 |
源于《焦作晚报》 林州有个红旗渠 修武有个叠彩洞 本报记者 赵改玲 叠彩洞,一个美丽而富有诗意的地名,它因19个隧洞隐身山间,首尾相连,重叠而上,如巨龙般盘绕在太行山上,洞与洞之间景色各异,故被称为叠彩洞。 叠彩洞,与林州市的红旗渠、辉县市的郭亮挂壁公路一起,被誉为河南人战天斗地的三大经典工程,还入选世界吉尼斯纪录。 今天,跟随着市民政局工作人员的脚步,我们去了解一下不可思议的叠彩洞。 ■叠彩洞地名来历 冬日可爱,漫山华彩。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景区风光正好,群山蜿蜒。叠彩洞景点,如巨龙盘绕,穿行山峰之间,蔚为壮观。 林州有个红旗渠,修武有个叠彩洞。 记者从叠彩洞精神党性教育培训基地了解到,叠彩洞是云台山景区十一大景点中的其中一个精品景点,是修武人民战天斗地的杰作,世所罕见,叹为观止,堪称“云台绝景”。 叠彩洞是修陵公路(河南省修武县至山西省陵川县)云台山段19条公路隧道的综合洞名,1977年最初设计时称为“瓦房沟隧道群”。 1986年1月16日建成通车后,恰逢云台山景区初步开发考察,雄伟清秀的山体景观和层层叠叠的U形山洞交相辉映,云蒸霞蔚,层峦叠嶂,蔚为壮观,洞与洞间又有不同景观出现,所以称之为叠彩洞。这就是叠彩洞一名的由来。 ■叠彩洞洞洞有雅名 云台绝景叠彩洞,峰石画廊叠彩洞。不仅叠彩洞这个名字好听,洞形独特,每个洞还有一个雅致的名字。 一号洞,长43.6米,雅名“山水迎宾洞”,以示欢迎四海宾朋光临之意。 二号洞,长45米,雅名“翠屏清晖”,又称“龙涎洞”。其东有自然纹理,如同国画,引人入胜,因而故名“翠屏清晖”。 三号洞,全长209.3米,雅名“太行花壁”。因这里长有太行山独有的珍稀植物,被中科院植物所命名为蔷薇科植物“太行花”。 四号洞,长150.6米,雅名“指点迷津”。因洞口西北方向山峰顶端有一独立天然石柱,在地质学上称蚀余峰或风蚀柱,是峰岩崩塌侵蚀的残余,人们雅称“仙人手指”,戏为“仙人指路”,故名。 五号洞,长192.1米,雅名“云海仙舟”。在洞口东侧有一峰,酷似一艘在海中航行的巨船,故名。 六号洞,长372.8米,雅名“群洞叠彩”,是领略叠彩洞——我国公路隧道史上一大杰作的最佳位置,故有此雅称。 七号洞,长271.2米,雅名“华峰遗梦”。为怀念修路献出生命的工人,他们为山区交通事业的宏志梦想,只能永远留在这里,故名。 八号洞,长405.2米,雅名“宝塔映晖”。因在洞口西北的山峰上有一天然石柱,高约15米,形似宝塔,故名。 九号洞,长281.3米,雅名“云岚绝胜”。同时,该洞也可称之为铁姑娘洞,其中的20米短洞,是由七位姑娘打通的。 十号洞,长297.7米,雅名“宝旌耀金”,相传这一山峰本是真武祖师的镇山仙旗,此洞因此得名。 十一号洞,长432.9米,雅名“曲径通幽”。因洞两侧山壁上有两块耸峙巨岩,中有小径,可攀主顶,上有植被蓊郁掩映,如同仙境,故名。 十二号洞,长229.6米,雅名“瀛观三秀”。十三号洞,长92.7米,雅名“佛龛兆祥”。十四号洞,长193米,雅名“丹凤朝阳”。十五号洞,长436.7米,雅名“秾秀茱萸”。十六号洞,长69米,雅名“玉泉润枫”。十七号洞,长82.7米,雅名“仲岭毓秀”。十八号洞,长43.4米,雅名“昆岭晓月”。十九号洞,长117.6米,雅名“豫晋连洞”。 ■“叠彩洞精神”感天动地 叠彩洞,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修武人民“宁可干死、累死,绝不困死”,整整花费20年时间创造的人间奇迹。 “最早提出修路的,是我父亲郭麦旺,当时他担任一斗水大队党支部书记,目的是解决大家的出行难和取水难。”修武县云台山镇一斗水村村民郭天平介绍。 据了解,当时,从修武县岸上公社(云台山镇前身)到太行山深处只有“猴不走”的羊肠小道,运送粮食和山货只能靠人背。 从1969年开始,郭麦旺组织一斗水男女老少在农闲时候修路。“宁可干死、累死,绝不困死!”面对大山,郭麦旺的誓言掷地有声。 经过3年的奋斗,一斗水大队到山西省陵川县夺火公社(今夺火乡)琵琶河大队的12.5公里简易山路终于修通了!然而,如果有车辆去修武县城,还得绕行陵川县、博爱县等地,总共260多公里。 郭天平说,他的父亲1973年参加新乡地区交通工作会议时请求支援,上级部门决定以民办公助的形式帮助修路,组织人员勘察设计出了穿行太行山的通道。 1976年年底,岸上公社至瓦房沟近15公里的山路开通,一斗水大队至琵琶河大队12.5公里的简易山路拓宽。 1977年,一条喜讯在山里传开:修武县决定在一斗水大队已修道路的基础上,修筑修武县通往陵川县的修陵公路。 叠彩洞精神党性教育培训基地负责人袁林立介绍,1977年12月,修武县委打响了修路大会战。 要修路,就必须在群峰中间开挖高5米、宽7米的盘山隧洞,而且要经过“猴难攀”的石柱沟、“鸟难飞”的天桥凹、“鬼不走”的阴死塞等5处险段,环境条件差、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 “刚开始都是人工打炮眼,一人扶钎,一人抡锤,大锤差不多有5公斤重。山洞渗水,全部打地铺,用蜡烛、煤油灯照明。”曾经参与修路的村民张印回忆道。 十年辛苦不寻常。1986年1月16日,修陵公路全线贯通! 19个隧洞隐身山间,首尾相连,重叠而上,如巨龙般盘绕在太行山上,洞与洞之间景色各异,这就是叠彩洞。 从1977年至1986年的10年间,修武县共计8000余名党员干部参加大会战,涌现出郭麦旺、张有辰等英模人物。 1986年至2002年,经过3次大的升级改造,并对叠彩洞内部进行刷帮、放顶、加宽、加高处理,修陵公路才算最后竣工。 叠彩洞被称为“中国少有,世界罕见”,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郭麦旺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 叠彩洞如今成了文旅路、富民路。一斗水村党支部书记王勇介绍,随着云台山旅游产业的兴旺,村民有的靠开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有的通过林果业或者卖小米、核桃、木耳等土特产增加了收入。 一斗水村先后成为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后,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这里,体验大山里的安静和闲适。尤其是深秋、初冬时节,有不少自驾游客来到叠彩洞景点,观人工奇观、赏红叶胜景,领略群峰竞秀的太行风光。 叠彩洞,一部用双手和钢钎镌刻的传奇,一首用精神和意志书写的史诗,更是耸立在云台山巅的红旗渠精神“展览馆”,激励着一代代人谱写更加壮丽辉煌的篇章。 |
【 复制地址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下条新闻:许湾村 “丹河人家”演绎红色传奇 上条新闻:沁阳北孔村 “狼牙山五壮士”英雄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