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第一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红色大东村 |
发表时间:2022-12-05 浏览:19241 |
源于《焦作晚报》 河南省第一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红色大东村 本报记者 赵改玲 本报通讯员 郑乃谦 王保成 暮秋浅冬,修武县青云大道层林尽染,五彩斑斓,在青云大道中段,有一个小村庄名为大东村,名字特别朴实,却有着不平凡的经历。它是一座有着红色基因的村庄,是河南省第一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在村口处的大石头上,有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院士钟南山为该村题的字——“河南省第一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大东村”。 ① ② ③ 图① 大东村村口红色雕像。 图② 大东村村口红色墙绘。 图③ 位于村口的钟南山题字石刻。 (修武县民政局供图) 红色历史 在大东村村委会后面有一座玉皇庙,正殿前的墙上挂着一个牌匾:河南省第一抗日民主政府。指着这块牌匾,村里老百姓非常自豪地说:1938年,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建立过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这也是河南省当时唯一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国共合作性质的县级民主政权。 1938年4月,在获得国民党河南省政府承认后,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团结抗日的旗帜下,与各方面共同合作,动员进步爱国力量,打击日寇,受到当地各界人土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热诚拥护。国民党顽固派、河南省第四专员公署专员郭仲隗非常不满,蓄谋夺取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领导权。为挫败敌人的阴谋,韩秩吾、武侠生等组织一些主张抗日的国民党党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联名写信,向国民党河南省政府控告顽固势力和反动地主破坏抗日的罪行,盛赞程明升领导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为抗日作出的贡献。 许河事件 1938年8月初,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前来豫北视察工作时,在辉县听取了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程明升、中共修博武中心县委代表任雷远、道清支队代表刘聚奎的汇报。刘伯承指出,修博武中心县委和县抗日民主政府面对本地区国民党军事力量的威胁,要作好两手准备,有条件就坚持下去,不能坚持可以暂时放弃政权,但对抗日武装、群众团体的领导权不能丢。 1938年秋,郭仲隗通知张润三、韩秩吾等到济源汇报工作。郭仲隗对二人公开表示,要撤程明升的职,并派专署副官陈品清接任。10月,做官心切的陈品清来到了大东村,准备“接收”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大东村、小东村、洞湾村、大南坡村、孟泉村的群众1000多人举行游行示威,赶走了陈品清。郭仲隗恼羞成怒,立即撤销了武侠生的国民党修武县总干事职务,后又通过国民党河南省政府发出了对程明升的通缉令,并开始积极筹划用武力接管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 郭仲隗秘密与铁道警备队徐翔九、国民党地方武装刘明道、冯乃让等部联系,东西夹击,策动劣绅张铁珊、恶霸段安刚在路南袭击驻扎在刘范桥的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二区区公所。二区区公所被袭,是国民党第四区专署向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发动武装进攻的信号。12月3日,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在里外窑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县政府随抗日武装转移。此前根据太南特委指示,县大队、道清游击队、各区干队合编为八路军晋东南独立支队第二大队(简称“二大队”,编制相当于团级),程明升任政委、汪家道任大队长、刘聚奎任政治部副主任,人员有1000多人。二大队当晚宿营于麦秸河村。郭仲隗让李万如调集刘明道、高春玉等部火速赶至许河布置了伏击的兵力。二大队遭伏击后,回师向东,夜宿交口村。第二天主力队伍经西村、六股涧村到黑岩北上山西陵川,向上级报告情况。此次战斗二大队损失500人,牺牲19人,史称“许河事件”。 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从1938年3月成立到12月4日被国民党顽固派打散,虽然只存在了不足9个月的时间,但它为修武县的抗日斗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以太行山为依托,在道清铁路南北两侧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不仅是河南省在抗日战争时期唯一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国共合作性质的县级民主政权,更是修武县党组织建立政权的首次尝试,为以后的政权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以煤兴村,曾是小康村 新中国成立后,大东村群众响应党的号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 改革开放以后,村里发挥资源优势,兴起的采煤热,既给集体带来巨大收入,也支援了地方经济建设。上世纪80年代初实现了全村整体搬迁,告别了土窑洞和泥土房,住上了一户一宅的大瓦房。棋盘式的村庄,两条横贯南北的大街,高大气派的影剧院,连城里人看了都羡慕几分。村里给家家户户发了北京牌彩色电视机,这在当时是一大新闻。上世纪90年代初,该村是修武县第二批小康村,集体有实力,农户富裕了,小伙子们也不愁娶媳妇了。 2018年秋季,建设“四好公路”期间,大东村又添新景观。村北头,一面标志墙写着醒目的大字:河南省第一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标志墙一侧,立有两尊雕塑,那是我军战士勇猛作战的造型。雕塑对面的黄土崖下,是一排颇具太行特色的窑洞。村边的小山岗,侧柏郁郁葱葱。 老共产党员张虎臣自筹资金,在村里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展览馆。除了本县的机关干部和师生外,还有焦作的老军人,以及郑州的大学生慕名远道而来,大东村成了焦作地区一个颇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如今,乘着我市打造“山水富城·文武福地”的东风,大东村积极发展红色旅游,让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让这里成了游客红色旅游打卡地。 |
【 复制地址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下条新闻:沁阳北孔村 “狼牙山五壮士”英雄村 上条新闻:群英水库 群英劈山创奇迹 |